? 大关罗汉坝水库纪行 - 大关文学 - bte365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关河文苑 > 大关文学 > 内容

大关罗汉坝水库纪行

时间: 2015-11-13 15:55:50 来源: 大关县新闻中心 作者: 王孝林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家园。

今年8月初晴朗的一天上午,我们一行9人在向导的引导下从天星南甸村委会出发,爬高山翻过车厂坪,穿过黄连沟原始森林,历时近5个小时到达罗汉坝水库——一个由山地、森林和竹海环抱着的“山中之湖”。在艰辛的跋涉中,我们充分体验到山区“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点。

罗汉坝自然风景区位于大关天星乡境内,与盐津、彝良两县接壤,海拔2357米,区内有山林面积5万余亩,其中罗汉竹林1万亩,原始森林和人工中,幼林4万余亩。罗汉坝坝子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坝最平整,面积最大,是58年建立、64年拆迁的“云南省罗汉坝劳改农场”所在地,占坝区总面积的70%以上。由于高山气候湿润,雨水充沛,积水下注,在坝区形成一道河流,当地百姓称之为“转转河”。据说是因为它有48道弯而得名。该河经下坝流入天星黄水河,是其上游干流。1964年,在地区水电局的指导下,县有关部门组织全县民工,在罗汉坝中坝修筑大坝,建设水库,当时取名“东方红水库”,后来又改名为罗汉坝水库,历时15年,终于建成投入使用,水面面积为840亩,最深水位11.9米。由于党和政府重视,随着投资的增加,位于黄水河畔的总长为36000余米的东、西堰干渠以及滚水坝工程得以建成和逐步完善。罗汉坝水利枢纽工程,为解决沿河、南甸、中心、祥云、天星等村社7000余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以南甸村为例,1000余亩稻田的用水得到保证,近几年来还新增稻田400余亩。1993年,罗汉坝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关“三片一线“景区之一,今年6月省电视台王娟等人的罗汉坝之行,又提高了罗汉坝水库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我们一行人在水库管理所休息片刻,便去水库里划船。由于近期水库放水修闸,那只木船被搁浅在淤泥中,我们六七人费了很大劲才把船只移到水库四面的无数小山头如涛涌壁立,近旁岸边草地绿草如茵。此时,水面风烟俱静,空山鸟语,船行水平似镜的水面,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趣。船至水库中心时,我脱去衣服跃入水中畅游,但我很快发觉:水表面一层很温暖,而水下却冰凉扎人,我只好奋力挥桨,脸上满是笑意,是初涉水库荡舟的欢欣和激动。

库区管理所所长告诉我,1984年底,上级有关部门将水库周围7795亩山地连同零星松木和200亩人工杉林划归水库管理使用,扩大了面积,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但所里的3位同志都能任劳任怨,积极开展工作,工作上从未出差错。谈到旅游开发,条件差,我们还是力所能及地做些服务工作,如增设床位,开展收费钓鱼活动等。库区现在仅有的一只木船陈旧漏水,很不安全,要是能添制一两只铁船就好了。

在罗汉坝水库,我还了解到这样一些数字和事实:当年参见水库大坝建设的民工是从各大队(现村公所)抽调青壮农民组成的,尽管生活条件差、报酬低(每天评工分,补助菜金0.25元),但每天仍有数百人在工地上劳动,现所里的3位同志都是临时工,每人月工资仅122元,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坝区至今未通电源),但他们仍常年坚守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为水电事业忘我工作。我想,这种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创造了罗汉坝风景区中面积最大、最令人流连和感动的风景。

铁坝锁蛟龙,开发建奇功。这天傍晚,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水库大坝上,沉浸于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库区风景中,四周没有嘈杂人声、车声,一切静寂而安详,但我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挥汗苦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仿佛又听到挖土方、抬石板、夯坝基的呼喊声、号子声和铁锤敲打在钢杆上、石头上的铿锵有力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