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回去过年,返城前,总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和不舍。
细想回去的这几天,其实跟平日城里的生活,并没太大区别。每年回去的次数,并不多,所以回去后,难免要走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每户串一串、走一走,说些客套话,寒暄一番。周而复始,直至过年,然后返城。
吃的呢?其实反倒不如平日。平时,大鱼大肉吃惯了,总觉得过于油腻。到了老家,反倒喜欢尝点清淡的家乡小菜。这么一来,在外人眼里,三餐的标准反而下降了。虽然母亲准备了一大堆过年的美食,但对于我来说,却已经没了吸引力。
至于住处,老家的房子已经有些老旧了。也曾也母亲提过,是不是把房子翻新,费用由儿女们来出?可母亲,把头摇得像波浪鼓。“翻新了干啥呢?你们一年就回来住几天,没几年,还不是又旧了?至于我,人老了,恋旧,反倒喜欢老房子。”每每提及修新房,母亲总是这样说。
说起来,衣食住行,没一样胜过平日里的生活。可人,反倒觉得有精神了。
回城前,在电话里和朋友说起这事儿。朋友说:“每个人心里的家,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片土地,一群乡亲。家,还是一种血缘和亲情。你回到的,不仅仅是家里的房子,更是一种有归属感的环境。”
细细一想,可不就是这样?
我们所说的回家,尽管也有地理上的含义,从一处到另一处;但更多的,却是心理上的含义,从异乡到家乡。回到一种特定的熟悉的氛围里,我们收获的是归属感和认同感。一年的辛劳和汗水,都因此而得到了慰籍——“家”成了一种精神力量。
离家再远,也难以隔断游子们的思想之情。只因为,“家”不仅存在于地理上,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回家,是距离的迁移,也是心灵的归属。
家,是一种信仰,一种能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信仰。
(作者:福建晋江市金井镇井尾新村郭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