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农民工新特征新变化:学更多技能 过更好生活 - 时政聚焦 - bte365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聚焦 > 内容

关注农民工新特征新变化:学更多技能 过更好生活

时间: 2018-07-17 11:17:15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群体中的大多数,他们的学历、收入、技术水平和生活环境都在逐步提升。农民工群体出现了哪些新特征?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有什么新变化?

  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农民工的身影。他们是即将建成的高楼里忙碌的建筑工,是烈日下奔忙的快递员,是照顾一家生活起居的保姆,是早餐铺子里摊鸡蛋灌饼的夫妇……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群体的绝大多数。在城市中打拼的他们正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学习技能、提升自我,为更好的明天奋斗着。

  50.5%

  新生代农民工占比

  从散工到技术能手:“掌握一门技术,活儿才能干得长久”

  拧紧螺丝、添加润滑剂、安装和维修塔吊镝灯……在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润城八区的项目工地上,胡贤林正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虽然今年还不到30岁,胡贤林却已经是工地上有资历的“老工人”,外出务工已有十来年的时间,现在负责着6台塔吊、15台电箱的正常运行。

  像胡贤林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胡贤林的老家在云南富源县大河镇黄泥村,因为偏僻落后,早年外出务工的人很多。在村里人的带动下,胡贤林早早地就跟着出了村子。一开始,胡贤林只是打点散工,在工地上搬搬砖,做点杂活。

  “杂工是个体力活儿,虽然简单,挣的钱也能糊口,但我想要的不止这么多。”在一次县里的技术培训中,胡贤林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掌握一门技术,活儿才能干得长久,也能挣得多些。”

  培训后,胡贤林报考了一所大专的技术专业,开始系统学习理论和技术。在一系列培训和学习后,胡贤林正式成为一名机电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几年的时间里,他考取了电工证,去年还通过了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胡师傅在我们工地务工快6年了,他勤奋好学,一直是工地上大家学习的榜样。”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润城八区项目经理颜澈说。

  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在各个项目上都设置了农民工夜校,每天晚上为农民工学员讲授各类施工规范、先进施工工艺、新型材料运用、质量标准、安全知识等。即使再累再辛苦,只要不用加班,胡贤林基本上都会准时出现在夜校的课堂上。“我自己就是吃了学习少的亏,增加点理论知识对自己没有坏处。”胡贤林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在云南省第十五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重点工程类决赛上,来自云南省28个重点工程的150名混凝土浇筑工和50名临水临电安装工同台比拼了工程技能,胡贤林参加了临水临电安装的大比拼,并一举夺得了“技术状元”。

  “我们建筑工人靠的就是手艺,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和同行切磋技术,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胡贤林说。

  现在,作为技术工人,胡贤林一年能有十来万的收入。每年回家,说起自己的工作,村里人都羡慕不已。两年前,胡贤林用攒了几年的积蓄,在老家盖起了新居,说起将来,胡贤林一脸期待,“希望能够在技术上更加精进,然后早日成家。”

  32.9%

  接受技能培训人员占比

  从临时工到劳动模范:“是职业培训把我这块石头点成‘金’”

  农民工侯金秀的生命之河,在中铁大桥局突然拐弯。

  工地搬砖、餐馆刷盘子……10多年前在北京“卖苦力”的他,从未想过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能拥有19项革新成果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

  2005年,他来到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京津城际铁路项目部,成为一名学徒电工。刚开始,面对一窍不通的电路设备和维修、施工等技术问题,他手忙脚乱。有一次操作机器时,还差点引起安全事故。从此,他主动睡到了工地移动板房的门口,隔壁师傅一有动静,他马上穿戴整齐,跟着去工地干活,借机“偷偷学艺”。同时,他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农民工夜校,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靠着这股学习和钻研的劲头,侯金秀逐渐成为公司的技术能手。他爱琢磨“金点子”,不断进行节材降耗的技术革新尝试,累计完成19项机电设备革新,成为施工一线的“多面手”。“是职业培训把我这块石头点成‘金’。”侯金秀感慨地说。

  2011年12月1日,对于侯金秀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他和中铁大桥局签订了劳务合同,完成从“临时工”到正式职工的华丽转身。后来,他又先后获得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中铁大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公司提供农民工夜校、职工书屋等帮助他们技能提升,还经常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相关领域的培训教育。通过每年开展青年创新创意大赛、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发明创造灵感,助力职工成长成才。

  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越来越受到用工单位的重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接受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7.1%。

  湖北省内600万农民工,占全省产业工人的半壁江山。2017年9月,湖北印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建设农民工实训基地,切实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公平保障农民工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作为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等。

  今年,湖北还将推动100万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培训建筑业农民工20万人次、将杰出农民工优先纳入劳模评选等63件实事落地落实,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

  98.7%

  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在校率

  随迁儿童有学上:“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了”

  “离家在外,最惦记孩子有没有书念!”担心了大半年的唐君,听到儿子今秋能在西安顺利上小学,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唐君和丈夫从四川巴中来到西安打工。6年前,儿子出生后,夫妻俩在西安市南郊乳驾庄社区租了套两室的房子,离工地不算远,上下班挺方便,唐君觉得生活还不错。

  “今年春节刚过,我就有点焦虑了。”唐君说,儿子眼瞅着幼儿园就要毕业,但秋季上小学,还没个着落。

  没承想,上个月幼儿园开家长会,附近小学校长也赶了过来。“大家放心,娃娃们肯定有学上!”校长耐心提醒,“外地的家长,记得备齐四份材料,登记一下就没问题了。”

  “四份材料”都有啥?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当地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制度,即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明、流出证明。

  “持‘四证’到指定单位登记,区县教育局审核后,会统筹安排入学。”该负责人表示,“各区县教育局协调派位,要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应入尽入。”

  “原本我还担心,儿子得回巴中念书。”开完家长会,唐君就咧着嘴笑了,“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了!”

  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为83.3%,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为98.7%。在西安老城碑林区,东羊市小学的520名在校学生中,近一半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除了本地户籍居民,在学区内务工的外地人员,只要持‘四证’登记,我们都保证其子女顺利入校。”东羊市小学校长李娟告诉记者,碑林区教育局会统筹辖区内适龄儿童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我们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去年,18名附近学区的孩子,也就近安排到我们学校就读。”

  顺利入校重要,过得快乐更重要。“前一阵儿,各班的心理剧展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李娟介绍,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撰写剧本;学生和家长同台表演,其乐融融。“不管是哪种生源,跨进了校门,都是我们的孩子。大家庭里,所有人都要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