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26日)
王绍川,男,苗族,云南寻甸人,生于1927年2月,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关县高桥区副区长、区委书记,1984年退休,2014年10月因病去世。
王绍川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工作中,艰苦奋斗,任劳任怨。退休后,扎根深山,开荒造林。他始终做到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一意服务群众,“一生三不留”,不留存折、不留遗产、不留遗体,只留一片青山给后人。他始终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生动展现了当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是弘扬云南精神、大关精神的典型代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楷模。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向王绍川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学习王绍川同志一生牢记宗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王绍川同志从小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立志报效国家,年少时,主动接触《正义报》《新华日报》等进步刊物,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1949年12月,加入“边纵”六支队永绥大边游击队,多次参加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反动武装土匪的斗争,不怕牺牲,只身营救被俘战友,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毫不畏惧,斗智斗勇,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始终坚持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二、学习王绍川同志一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王绍川同志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作为普通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工作,用一颗真心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不怕艰难困苦,一双草鞋翻山越岭深入边远贫困村寨,吃粗食野菜,睡羊圈草堆,没有叫过一声苦和累。生病期间,不顾医生叮嘱,放弃住院治疗,毅然决然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三、学习王绍川同志一生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公仆本色
王绍川同志不为名、不图利,一生没有留下一处房产,没有谋过一己私利。退休后,放弃城镇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海拔1900余米的边远贫困、条件恶劣的苗族聚居地高桥乡核桃村老熊坪村民小组开荒造林。18年来,住窝棚,穿旧衣,吃粗茶,倾尽退休工资和安置费用植树造林,成功种植柳杉、漆树、黄柏等经济林木600余亩,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其中300余亩产生较大经济效益。2002年,王绍川同志将600亩林地无偿捐献给老熊坪村民小组。
四、学习王绍川同志一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王绍川同志关心群众疾苦,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先后资助数十名贫困少年儿童完成学业,走出了大山。积极引导山区群众科学种植,发展畜牧,主动购置农肥4余吨,无偿赠送困难群众。始终热心公益事业,带头捐资投劳建公路、架电线、修学校;在生命垂危时,不忘灾区群众,委托子女向鲁甸8.03地震灾区群众捐款1000元,并决定把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为社会作最后的贡献。
王绍川同志身上彰显了共产党员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要积极响应县委号召,深入开展学习宣传王绍川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以“三严三实”为遵循,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不甘落后、只争朝夕、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大关精神,用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大关富民强县进位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