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县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精准识别 - 恢复重建 - bte365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新农村建设 > 恢复重建 > 内容

?我县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精准识别

时间: 2017-12-19 14:40:22 来源: 大关县新闻中心 作者: 杨全伟
本网讯(记者 杨全伟)为切实摸清和锁定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我县深入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工作,县乡镇村干部进组入户,向群众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积极动员适合搬迁的群众搬迁,全面摸清群众搬迁意愿,为全面有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入镇打下了坚实基础。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点内容,是脱贫攻坚中的最大红利和最能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脱贫问题的举措。为搞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县委县政府派出9个指导组到乡镇村组进行指导,县委书记陈刚,县委副书记、县长巫运松等领导到一线调研指导,要求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符合搬迁条件群众的动员力度,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做到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严格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初定公示、县审定公告”的程序识别搬迁群众,整村搬迁严格按照“村民商议、村初定、乡镇评议、县审定公告”程序逐级认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持续发展、群众满意,让搬迁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12月12日,县委指导组到天星镇绿南村龙塘村民小组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召集龙塘所有在家村民到王天福村民家里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指导组从自然条件差、基础落后、子女上学远、离自然保护区近生命财产安全受野生动物威胁等方面给村民们详细分析了他们贫穷的根源,生存环境的恶劣造成了龙塘这一方水土养活不了这一方人,并向村民详细讲解本次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以及耕地林地流转、产业扶持、创业就业帮扶和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政策,动员和鼓励村民主动搬迁。
  龙塘村民小组距离绿南村委会驻地近30公里,是绿南村最偏远的一个苗族聚居的村民小组,现居住着29户117人,其中未脱贫26户108人。由于龙塘村民小组邻近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围都是森林,经常有野猪、熊等野生动物出没,极大地威胁着龙塘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气候条件较差,一年有七个月以上的时间都是阴雨大雾天气,村民长期穿雨鞋,很多村民都患了风湿病。孩子们每天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凉风小学上学,由于要穿过几公里的树林,很多时候家长还得护送。
  龙塘村民小组长杨兴洪早就想搬离这个地方,但是自身却没法办到,谈起生活条件他还忍不住掉下心酸的眼泪,是易地扶贫搬迁给他带来了希望。
  县委指导组耐心的向村民们讲解搬迁后土地林地怎么办、以后生活怎么保障等,消除了村民们心里的顾虑,都表示愿意搬迁,积极报名并在《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愿调查表》上签字认可。
  龙塘村民小组村民王天文说,我们这些高山地区,冬天毛雨纷飞的,也很穷,希望能让我们搬下去就好了。
  村民张绍英说,我们这些条件很差,出门做点活儿一个人不敢去,每天雾很大,晚上上厕所都要穿水鞋出去,现在这个政策很好,让我们搬到城里面去。
  据了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山高坡陡的高寒边远、深山石山区域且通过就地就近帮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区域;居住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且建设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难以治理或治理成本过高区域;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或限制开发区域。”的群众。整村搬迁对象就是对集中居住在30户左右、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的自然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群众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自然环境、群众居住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扶持也难以脱贫或投入成本较高的,动员整村搬迁。同时,对居住在边、贫、远的零星贫困户,动员搬迁。
  我县自12月8日召开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动员暨培训会后,县乡镇村干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立即开展了入户摸底调查,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的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了调查、核实、研判,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