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洞清泉,为“大关十景”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龙洞路上。一眼清泉能成为众人称诵的风景,是因为它在饮水灌溉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张维翰主编的《大关县志》载:“雍正十二年七月,因翠屏山土城水不够用,另选武营养马坝(今县城所在地)为城址……一年零两个月新城建成。”从中可看出,龙洞清泉与县城饮用水的密切关系。龙洞水冬暖夏凉,四季不息,除引入城贮于池中供居民饮用外,还灌溉洞前大片梯田。
相传,洞前曾建有一龙王庙,清冽甘甜的泉水由庙底石洞流淌而出,庙前携刻一联云:山石拥层云争佐神龙作霖雨,岩泉飞瀑布隐随鸣鹤透烟霄。
此庙于民国二十二年前后拆毁,不复重建。
有名的龙洞石刻成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8年),“德大称师”四字,每字约一尺见方,其中“称”子已漫灭不清,系岩石风化所致。石刻的内容,相传与大关历史人物唐友耕有关,是当时的大关同知陈庭珍所书,是遒劲的隶书。
洞的右侧有一片荫郁的树林,26棵喜树高大笔直,枝叶繁茂,四季呵护着龙洞,聆听日夜哼唱的水声。查《辞海》,知喜树一名“旱莲”,落叶乔木,叶卵状椭圆形,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再合成圆锥花序。根、果、叶含喜树碱,可用以治疗消化道癌及牛皮癣等。洞的右侧,另有一股山水从几丈高的峭壁上飞流直下,形成一道瀑布,飞沫溅入,游人站立于此,顿觉凉意袭人,暑热全消。
龙洞是县城居民的漫游公园。城里的人早晚散步到这里,观赏自然风景,享受郊游休闲的乐趣。漫步于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上,沿途的农舍庄稼,野花杂树,河流烟云,清泉飞瀑,山川胜景,皆可入眼入耳,入画入梦。闲暇时,或携家人,或约一二好友,信步而游,娓娓而谈,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状极轻松闲适。
龙洞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但最热闹的是每年的端午节这天下午,满城的人扶老携幼倾城出游,龙洞路上有人熙熙攘攘洛泽不绝,挤得水泄不通如盛会般热闹,道路变成了一条栩栩如生通俗易懂的人的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