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苏建宏
(2017年4月21日)
这次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议、市委农村工作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总结交流经验,动员全市各级各地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近年来,盐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们今年的现场会选择在盐津县召开。今天上午,我们到牛寨乡的中药谷、林森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领航科技创业园、QQ农场体验园、库克花卉玫瑰庄园等几个现场点进行了观摩学习,可以看出,盐津县的农业工作抓得很有特色:一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声有色;二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运行良好;三是二产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四是乡村休闲旅游与农村经济相互融合;五是大学生创业形成农村发展新动力;六是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建设在全市作出了表率。这些既是盐津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的典型缩影,更是我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新形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的一个示范窗口。今天下午的会上,盐津县就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情况、昭阳区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镇雄县就粮改饲情况作了会议交流发言,其他县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各县区的工作都有不同的亮点和特色,但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提高。刚才,市农业局王翼局长传达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6年,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了
“三超、
三新”的工作亮点。“三超”: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9亿元、同比增长5.8%,超出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44亿元、同比增长5.8%,超出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1元、同比增长10.2%,超出全省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
“三新”: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8.5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农业结构调整打开新局面,粮经比由2015年的58︰42调整为57.5︰42.5,农、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85%、46.34%、2.1%;农业品牌打造取得新突破,去年昭通苹果荣获“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满园鲜”、“嘎嘣脆”红富士苹果和“牛栏江”青花椒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农村发展的良好形势,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从当前形势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集中体现为
“四增一减”。
“四增”:
一是自然灾害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昭通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地方,干旱、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4、5月份的倒春寒和8、9月份的低温寡照发生概率较高。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加之,目前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保险覆盖率较低,蔬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未纳入保险范围,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发生率高和保险体系不完善的双重挑战。
二是加快发展难度增加。从种植面积看,近3年粮播面积基本稳定在820万亩左右,小麦播种面积已经有所下降,粮食面积继续扩大基本没有余地;从粮食产量看,全市粮食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单产提高,今后大幅提高单产难度进一步增大;从成本收益看,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支持农业发展的“黄箱”政策基本“见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投入产出比低,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越来越大。
三是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市山地农业特点明显,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地力呈下降趋势,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便未能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隐患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
四是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的趋势增强。近年玉米等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品牌农产品相对短缺,有产品、无商品的现象较为突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很突出。
“一减”:部分地方重农抓粮的力度有所减弱。一些地方投入粮食生产的精力没有前几年多,重视农业的程度没有前几年高,政策宣传的声音没有前几年响,落实措施的行动没有前几年快,抓工作的力度没有前几年大。这些思想上出现麻痹、工作上出现松懈、措施上出现疏漏的现象,将对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有利条件,可以概括为
“四个更加”。
一是重农政策氛围更加浓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成为新世纪以来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顶层设计上持续重农强农。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农业产业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倾斜。
二是强农惠农资金下达更加快速。今年以来,中央强农惠农富农补贴和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下达进度明显加快,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资金)和省级农业生产专项资金近5.6亿元已全部拨付到县区,有效破解了以往生产中 “等米下锅”的问题。
三是春耕备耕工作更加扎实。目前,全市就位“两杂”良种648.25万公斤、占需求量的99.3%,就位化肥34.26万吨、占需求量的81.28%,就位农药583吨、占需求量的63.8%,就位农膜6971.2吨、占需求量的92.08%。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473.34万亩、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种植429.29万亩、同比增长1.72%,经济作物种植44.05万亩、同比增长8.3%。
四是农业科技培训更加有力。全市已累计投入行政、农业科技人员2.4万人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733场25.81万人次,发放各类农业科技宣传资料28.62万份。
总体来看,今年春耕备耕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措施实、进展快、质量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正确分析和把握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正视面临的突出矛盾,敢于迎接各种困难挑战,善于抓住有利机遇,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二、突出重点,迅速掀起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节令紧迫、农事繁重,能不能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场硬战,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业有效供给。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把当前春季农业生产作为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全力以赴打好开春第一战,实现“开门红”。
(一)狠抓小春春管。今年全市小春粮油种植面积预计171.59万亩、冬季农业开发96.09万亩,各地要针对当前的气候特点、苗情、墒情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特点做好分类管理。抓住晴好天气组织群众对成熟的小春作物进行抢割、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二)狠抓春耕春播。
一要强化政策引导,确保大春播种面积。今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我市的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比去年增加了800多万元,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将在我市实施3万亩。各县区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已下拨到县区的5.1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要尽快兑现落实,对已经明确的政策,要及早做好实施方案,千方百计抓好大春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市政府在春节前下发了粮食生产意见,各地要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工作到户、面积到田、责任到人,有水源条件的地方要加快种植进度,没有水源的要全力抓好集中育苗、适时移栽,务必在有效节令内完成大春栽播计划,实现满栽满插。
二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依据市场需求,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玉米生产要重点稳定优势主产区面积,适当调减高二半山区以上的石漠化次适宜区域籽粒型玉米,今年全市计划调减非优势区籽粒型玉米5万亩,籽粒型玉米面积由320万亩调减至315万亩;抓好以昭鲁坝区为重点的粳稻和以巧家、盐津、永善、彝良、水富等县为重点的籼稻生产,确保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40万亩;抓住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和我市申办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的重大机遇,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增加秋种、冬种和早春种面积,全市马铃薯播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小麦生产上要巩固镇雄、威信、彝良、永善、巧家、绥江、鲁甸、大关等生产区域,确保小麦面积稳定在67万亩;抓好荞麦、蚕豆、红薯、大豆等杂粮豆生产,力争全市完成杂粮豆播种面积93万亩。
三要落实科技措施,努力提高单产。各地各部门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今年力争粮食综合平均单产达287公斤以上,比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试和推广,确保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有效落地,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完成高产创建120片,推广规格化间套种植599万亩、地膜玉米种植250万亩、地膜马铃薯种植50万亩、玉米育苗移栽268万亩、水稻旱育稀植27.5万亩。市农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涉农企业抓好科技服务,对现有科技措施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时派出农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分区域按作物进行技术培训,做到“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
(三)狠抓农资供应。春耕备耕期间是化肥、种子等农资购销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进入市场的高峰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数量充足、价格实惠、质量优良的要求,切实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保障。要积极开展春耕护农专项行动,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坚决打击哄抬价格的行为,抑制农资跟风涨价苗头,确保农资价格平稳运行,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四)狠抓防灾减灾。
一是增强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加强农业气象预警预报、强化生产调度,及时、准确发布监测信息,抓紧开展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做好病虫害发生实况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做到病虫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打响、打好、打胜“虫口夺粮”硬仗。
三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春季是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各地各部门要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新模式和动物免疫“321”(即“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防治新技术,抓紧开展春季集中免疫,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当前正是森林防火高危险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下最大力气抓好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真正做到防火宣传教育全面到户、防火责任落实全面到人、野外火源管理全面到点、巡山护林执勤全面到岗、防扑保障措施全面到位、专业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扑火组织指挥全面靠前,努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水平和应急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及损失,坚决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努力打赢森林防火攻坚战。同时各地要为雨季开展植树造林做好种苗、预整地等各项准备工作。
(五)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大力推进昭阳黑石罗、盐津板厂沟等水库建设,开工建设镇雄坝口河水库、永善天星坝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加快润昭引水工程、昭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18.32万亩,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85万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巩固提升2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要高度重视可能发生的干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弄清水量、算清水账,对水源保障条件差的山区、高二半山区等重点区域要做到精打细算用水。
三、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创新体制机制,聚力质量兴农,促进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生产稳定、能划尽划”的原则,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选择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田块,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划设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是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重点打造苹果、天麻、花椒、马铃薯和特色经作、特色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主体、打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增强新动能,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培育一批百亿元产业集群,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支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生产工艺研发和技术升级,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鼓励主食加工业发展,以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为契机,拓宽主食供应渠道,加快培育示范企业,积极打造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的主食品牌。
四是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抓住“农业品牌推进年”的契机,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重点在粮油、果茶、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产业上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集中打响“昭通苹果”“昭通天麻”“昭通花椒”“昭通大洋芋”等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制定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宣传推介、资源整合、监督管理和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涉农商标保护力度,维护涉农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
五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
六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产品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
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
八是推动农业“走出去”。抓住国家将云南纳入农业“走出去”重点省份的机遇,全面深化与广东东莞、中山等地的深度合作,用好用活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昭通农业“走出去”步伐。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际国内推介会、展销会,增强市场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
(二)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技术。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二是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加快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节水、清粪、有机肥生产加工等设施设备,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技术模式。
三是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今年要在昭阳、永善、镇雄石漠化重点县区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市直有关部门及试点县区要完善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制定完善休耕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跟踪试点区域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四是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更加注重产地生态,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二是着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构建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教学单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联盟,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通过承担项目、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各类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四)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全市整县推进土地确权测绘综合服务工作,切实抓好宣传培训、政策执行、督查督导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完成52个乡镇的确权测绘工作。
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全面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四是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市、县、乡河长体系。加强对农村各类改革试点试验的指导督查,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四、精心组织,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定要倍加珍惜;面临的发展机遇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定要切实抓住;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定要有效应对;面临的繁重任务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定要埋头苦干。
一是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各级政府务必把春季农业生产作为当前的一件急事、大事、要紧事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这次会议后,各地要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要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气象部门要强化关键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的针对性服务,重点做好对可能发生的春夏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农业部门要组织开展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检查指导;发改、工信、交通运输、农业、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要全力抓好春耕生产所需物资的保障工作;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为春耕生产提供好金融服务。
三是要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在着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同时,要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当前,一些地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春荒”季节,贫困地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证缺粮群众的基本口粮,解决好人畜饮水困难。
同志们,季节催人、形势逼人、农时不等人,抓好今年的春季农业生产,关键在于落实,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场硬战,努力夺取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