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吴 静
(2017年9月4日)
在今年高考招生工作基本结束,秋季学期刚刚开学,各项工作十分繁重之际,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分析研究如何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提高教学质量,这在昭通教育发展历程中是首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高中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今年高考和初中学历水平测试阅卷工作结束之后,我及时安排市教育局对全市2017年高考和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科学的分析研究,找准差距、总结经验、推动工作。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召开全市2017年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分析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教育兴昭”战略,通报全市2017年高考质量情况,认真总结取得成绩,科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切实提升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刚才,市教育局通报了全市2017年高考质量情况,稍后,盐津县政府、昭通一中、云天化中学、市民族中学、镇雄县芒部中学还要分别就高中教育和高考工作进行交流,丁开路局长将对提升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认真贯彻落实。
高考成绩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涉及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办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是实施“教育兴昭”战略以来的第一次高考,正值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全市高考呈现三个亮点:
一是考试人数大幅增长。全市普通高中参考人数为42120人,占全省实考人数261683人的16.1%,比2016年的38001人增加4119人,增长幅度达10.8%。
二是一本上线稳步提升。全市一本上线人数3689人,比2016年的3342人增加347人,同比增长10.38%。进入云南省前50名的学生有4人,比2016年增加3人。
三是上线人数排名靠前。全市实考人数42120人,总上线人数38255人,均排全省16个州市的第2位;本科上线人数16363人,一本上线人数3689人,600分以上人数331人,均排全省16个州市的第3 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全市高考质量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理科综合上线率仅为90.8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46个百分点;
二是一本上线率仅为8.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3个百分点;
三是本科上线率38.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92个百分点;
四是600分以上331人,虽然排在全省第三位,但是仅为曲靖市、昆明市的四分之一,仅比临沧市多6人;五是文科质量较差,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居云南省末位,高分段(云南省前50名的学生)还不如德宏州。由此可见,全市高考质量差距明显,问题较多,提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质量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扎实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全市高考质量和水平。
下面,就如何抓好高中教育工作,我讲6点意见。
一、科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一个学校有了准确的定位,才有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市50所普通高中,无论是省一级高完中,还是省二级普通高中或农村一般高中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各学校要紧紧围绕教育的本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自己的优势,找准学校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一方面,昭通一中、云天化中学等6所省一级普通高完中要在为名牌高校输送人才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抓好一本上线率。特别是昭通一中、云天化中学,要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创新中,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确保教育教学考评进入全省前10位,昭通一中要争取进入全省前5位。市直其他普通高中学校,要正视差距,积极主动,科学规划,迎头赶上,向一级一等完中的目标冲刺。另一方面,县区政府所在地和乡镇的普通高中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找准自身定位,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在这个方面,市民族中学、盐津一中、盐津二中、芒部中学、威信一中、镇雄一中等学校做得比较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学校有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巩固优势,狠抓素质教育,树立良好品牌,是每所学校都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比如云天化中学,社团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好的品牌,不但活跃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正能量,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群众的口碑、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吸引力,留住了优生的人,更留住了优生的心。全市其他高中学校要认真学习借鉴,科学谋划自己的品牌。各学校的品牌树立起来了,知名度就高了,高考质量上去了,学校的发展空间自然也就拓宽了。市教育局要进一步探索我市普通高中“入口看出口”的考评机制,依托大数据管理高考质量,指导各学校科学定位,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强基固本,筑牢高中教育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中教育,依然是基础教育,而且是最高阶段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12年的教育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而高考是对我们12年教育甚至包括学前教育水平高低的一种检验,无论哪一阶段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高考这最后一棒的结果。我们在看一届高考成绩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小学、初中这些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没有这些扎实的基础,就很难保证高考成绩的可持续。因此,我们在重视高中教育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工作度,切实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质量跟踪和教学水平评估,有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我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情况看,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生率仅为15.65%,离20%要求还差4.35个百分点;及格率仅为44.06%,离60%要求还差15.94个百分点;县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优生率在10%以下的县还有大关、巧家、彝良3个县,及格率在40%以下的县还有巧家、盐津、大关、彝良4个县。因此,要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知识衔接,研究解决好接力棒交接的问题,千方百计夯实“基础”,提升小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为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为高考成绩的可持续打牢基础。各县区政府要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出台更具体的奖励政策,加大奖励额度和受奖面,对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校、教师、学生要给予奖励,以此鞭策后进、激励先进。
优异的高考成绩源于完美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着结果,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完美地画上句号。抓高考成绩,就要从高一高二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从每一次测试抓起。如果只在高三发力,可能会为时晚矣。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才招生两年,虽然还没有高中毕业生,但扎实的教学过程,已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树立了较好的口碑,相信两年后,云南师范大学镇雄中学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强化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开放的时代,而我们所处的地域却比较闭塞,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相对匮乏,信息相对滞后,要想更好的发展教育,让高考成绩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门办学。搞教育教学不能闭门造车,要树立开放意识、密切与名校间的联系,在与名校的交往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虽然自己摸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也可行,但是时间相对较长,一批一批的学生毕业了,我们却还在自己摸索,不仅错过发展时机,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我们要学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一方面要密切区域内学校的联谊。近年来,我们积极主动邀请一些省内外专家学者帮助破解高中教学中的难题,更为关键的是为各高中学校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要坚持办下去。全市6所省一级普通高中也要避免各自为战,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合体,共同研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省一级普通高中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主动与一般普通高中建立联系,一校带动数校,在学年考试命题、高考模拟等方面同步进行,提供具体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密切区域外学校的联谊,勇于和善于同省内外名校“攀亲结贵”。特别是今年8月,我们邀请了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一行到我市来传经送宝,传授全国一流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值得各学校认真学习借鉴。同时,昭通一中、云天化中学要主动与云师大附中、曲靖一中联谊,县区一中要建立共同体,其他学校也要效仿类似的机制,与同类学校建立共同体。总之,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向一切先进学习,才能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才能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四、改革创新,勇于大胆尝试
改革创新就是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让教育教学水平有更快提高。改革创新既是搞好高中教育的需要,也是抓好学校管理的需要。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配套,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施新课程注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近年来,我们虽然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像威信一中的“三六”教学模式,但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增加课时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多数学生依然靠“时间加汗水”来提升成绩。在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的今天,靠增加课时弥补教学不足,延长学习时间来消化课堂知识的老办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还停留在“机械化”水平,与市外名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好比一部普通机器和一部智能机器,普通机器无论如何挖潜能,其效率也不可能超过智能机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转变固有思维,进行改革创新,致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习质量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盐津县、市民族中学近两三年学校的高考成绩稳步提升,跟学校坚持不懈地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密不可分,与学校按规律办事密不可分。实事求是地讲,全市教育质量之所以能够稳步攀升,也跟各校积极尝试教学模式改革密切相关。教育质量的提高固然是多种要素集成的结果,但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主阵地。牢牢地抓住了教学模式改革,就抓到了提升教育质量的命脉。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改革,鼓足勇气,大胆实践,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失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在学校管理创新方面,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手段,干好干坏一个样,长此以往,教师普遍感觉到工作动力不足。我们可尝试搞一点新办法,例如对缺少工作热情,工作效果不好的教师进行流动,并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严格审核。就任时间长校长、副校长也可以实行轮岗,这样可以保持队伍的新陈代谢,对激发学校活力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希望各地在改革创新方面都要进行大胆的尝试。
五、因地制宜,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到两部分内容,一是管理队伍,二是师资队伍。在学校管理队伍方面,其构成有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学识水平、治校能力、工作作风、人格魅力决定着学校前进方向和发展前途。因此,校长必须沉下身来,全身心地投身学校工作中去,少说多做,力避夸夸其谈。同时,副校长也要明确定位,全力配合校长开展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学校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学校主要领导不缺位、副职领导不越位。实践证明,名校的共同之处都是学校有一支懂业务、讲团结、甘奉献的领导团队,校长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办学理念落地,想方设法把理念贯彻到课程设置之中,体现到课堂之上,植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就涉及到发挥校领导班子整体作用的问题。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中层干部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集体决策之后,必须由中层干部去贯彻、去落实。因此,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既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也要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让整个管理团队运转灵活,务实高效,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各县区、各学校在抓中层干部建设方面,要积极制定出台一些新的举措。
师资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所有名校无不把教师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目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择校热”的背后其实是“择名师热”。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抑制“择校热”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教育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这几年,全市教育在艰难跋涉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必须承认我市教育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在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要真正缩小差距,各县区、各学校必须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根本,认真解决师资数量不足问题,认真解决师资素质亟需提高、师资梯队建设令人堪忧的问题,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在补齐教师数量额基础上,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强化对教师的廉洁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从提高专业素养入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希望各地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六、以奖促教,激活学校战斗力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调动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高考备考积极性,激励学校勤奋、科学和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勉励广大教师迎难而上,继续拼搏,全面促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市教育局要从学校创优、文化创建、“入口看出口”吻合情况、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高中学生巩固率、单科成绩情况和应届生高考综合上线率等方面对学校高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做好年度高考情况的分析评价工作。从今年开始,将对“优秀学校”、“优秀学生”等进行嘉奖。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嘉奖的形式和内涵,不但嘉奖结果,更注重嘉奖过程。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大嘉奖力度,积极营造在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方面争先创优的氛围,全面提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
同志们,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全市各级各类高中学校一定要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动摇,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不松懈,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充实师资队伍、加强教育管理、保障生源质量,积极探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为全市高中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2日印发